李仁芳教授長年觀察台灣產業在美學、創意方面的新發展,他將談談提出他觀察到的創意產業情形及建議方向。
製造經濟的台灣
台灣過去是製造經濟、製造產業。過去是由歐美國家奠定產品規格,交由台灣生產。台灣可以做出很好的品質、在很短的時間、很低成本迅速交齊,而且不浪費。製造經濟需要的是特殊的文化與生活條件、要有對的時間、對的工作態度-如勤奮、紀律、強烈效率、成本會計觀念…,用最少空間做最好的運用。不管在工廠或在台灣的生活空間都一樣,講究效率、成本會計,這些是目前台灣在世界上有比較優勢。
這50年來台灣在世界上的商品供應鏈裡扮演很重要角色。台灣擁有像電腦等許多產品都是在製造市場佔有率第一名。台灣有的生活態度、生活條件在製造經濟時代發揮的非常好。希望製造業保持領先外,要開拓新的產業路線-創意產業。
創意產業幾個建議發展角度
不是在強調生產條件的比較利益,而是生活條件的比較利益
生活條件如山川、地景、歷史、節慶移轉,色彩、造型、質感…..等,這些都是創意產業發展的舞台。生活條件愈豐饒的地區,創意產業發展越蓬勃。
將cost down(降低成本)的產業觀念轉化為Value up(提高價值)
目前台灣在cost down(降低成本)已經很難與中國大陸競爭,現在要做的是value up創造價質感,提高附加價值。
著手創造價值兩個方向:
1. 「硬工夫」:指的是技術能力。
2. 「軟工夫」: 指的是人機介面,是否可以帶給人豐富的感覺。牽涉含括社會、心理、人類學等各種層面。
人民社會文化的軟實力,影響創意產業的泉源。
台灣是較香港、大陸等地區,因為優質的生活條件,更有能力成為亞洲的創意發展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