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意產業發展觀察
以生活態度為訴求逐漸崛起
舉簡單生活節為例,去年受到經濟蕭條的威脅,當時要舉辦時,都很擔心活動參與的人數,但最後兩天活動辦下來的結果,據簡單生活節官網統計,兩天共吸引兩萬五千購票參加人次。
台灣過去雖然有非常多的文化節慶活動,但往往都是免費或收費低的,或是與宗教有關。簡單生活節是台灣第一個用生活態度、價值觀做訴求的活動,而更值得一提地,它並且吸引約500名香港旅客專程前來參加,可見它受到的迴響。
簡單生活節的作法,第一是不插電音樂創造出簡單生活的概念,同時對生命純粹簡單的體驗,就是用音樂創造讓消費者感動的體驗。
現在文化創意產業不只是出現在像誠品書店、百貨公司或旗艦店,而是已經開始現身在巷弄或是像台灣好基金會這樣的地方。就像在北歐或倫敦等國家,如果要發展文化創意,必須要讓它在日常生活能被感受。簡單生活節,第二點作法是一百多個新世代的設計攤位,它們的創意商品表現出強烈的吸引力,商品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與消費者有許多的互動。
「內容」是王道
「海角七號」也是在台灣經濟蕭條時,另外一個票房傳奇,它總共創下了五億多元的票房,並讓電影的拍攝地點—墾丁,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海角七號」並沒有大卡司及龐大資金,但它是以平凡人追求理想的故事,引發觀看者強烈的感覺。
還有,太陽馬戲團在台灣失業率高達6%的經濟蕭條時,它的票房也絲毫不受影響,6場演出場次門票,門票最低從一千多元起跳,最高到七千元,在兩週內銷售一空。太陽馬戲團透過舞台與燈光設計,如今它是一個年營收八億美元的公司,創辦人拉利伯提也躋身在富比士全球百大富豪排名之列。
又像台灣的7-11請日本電通廣告創造出「OPEN將」代言人偶,讓消費者對7-11品牌從便利性功能,延伸到情感體驗。還有像是製造腳踏車的巨大機械公司,不只將腳踏車當做一種工具販售,而是視為一種態度,用一種生命價值觀實踐工具販售。
從功能性設計 轉向美感設計律則
《風格美學經濟學》一書提到過去是功能性設計的思維—This is good design強調功能性客觀設計,現代設計追隨的是emotion(情感),好的設計變成〝I like it〞。書中提到設計不再崇尚「教育、理性、真理」,而是「自由、美麗、歡愉」。
Good idea
美學律則訴求外,在最近出版的一本書『體驗真實』提到消費者的心態改變,消費者不再考慮買的到或買不到、買不買得起,而是較在意哪個產品,可以帶給他更強的感動。消費者重視企業是否可以提出good idea(好的想法),滿足人類社會朝向理想境界的渴望。
Good consumer
而消費購者也有想改變世界的想法,希望能夠為社會盡點責任,成為good consumer(好顧客),若有企業能提供給消費者這樣感覺,就能夠獲得消費者的認同。
Good brand
第三個是good brand(好品牌),指的不是產品品牌屬性,而是企業有沒有能提出一套解決當今環境破壞、貧富差距與政治動盪等好的理念。
消費者希望能有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例如U2主唱波諾推動Product RED活動, 而與像APPLE、GAP等共同合作,提供旗下某一產品款式搭配上Product RED設計,而每賣出一件產品其中10元美金就成為資助非洲愛滋病的基金。
可見在台灣已經不可小看文化創意產業,它已經正在改變台灣的經濟體質,及社會發展的特質。而透過創意經濟讓消費者想要的得以解決.
二、創意產業工作者及企業如何做
建立產品優位性-從追求產品的差異性轉成優位性,擺脫規格差異化的思考,轉向希望成為消費者到賣場第一個想到的品牌。
從產品規格轉為美感規格的訴求-從比較速度快慢、畫素高低、尺寸大小轉而是生活態度、生活價值主張的美感規格訴求。美感規格舉例說HBO類型影集,就不是靠大卡司,有些是以都會女性生活體驗為劇本類型,又如義大利的托斯卡尼也是以當地的生活態度為訴求。
造型訴求-台灣的產品相較地給消費者心中的造型印象是較弱的,像Nokia給消費者印象就是品牌的造形設計。
這邊舉一個案例:英國Innocent品牌果汁(中文譯為鮮果昔),五年間營收達到750萬英鎊,是一家成長相當快的公司。它強調的是果汁的性格。從它的命名、瓶身設計都是做一種風格的訴求,而相較於台灣果汁品牌在於強調健康的功能訴求。
三、台灣文創業的兩大課題
創新能力不足
台灣產業狀況是創新能力不足,致使營收往往在短期亮麗表現後,容易遇到品頸而開始萎縮。在當代創意經濟典範,首推Apple蘋果電腦,在現今經濟衰退期,所推出的系列產品依然熱銷,而為何消費者對它有心動的感覺,以及對它有如宗教的神聖崇拜,因為它賣的不止是3C產品,而是賣體驗。
而Apple蘋果電腦相當重視行銷,它自許自己就像是對人類文明有貢獻的印度聖雄甘地、二十世紀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及搖滾巨星約翰藍儂,都是提供人類good idea。
品牌能力
品牌指的不是曝光率、知名度,而是一種風格。以Mini Copper為例,它可以歷久不衰,雖然歷經停產,但2001年轉手給BMW而提高功能性後,它仍是相當受到歡迎。但台灣的品牌較偏向剛性訴求,從品牌Slogan可看出,如Asus華碩電腦是「堅若磐石」,或是Htc宏達電機型命名為機王、魔獸機,都是一種功能訴求﹔還有像如「天天最便宜」、「We are family」等Slogan,並不是以生命態度或哲學的訴求,而是功能性及企業訴求。但是看一下國外如Nike slogan強調的是「Just do it」,是一種心靈、價值訴求;Nokia英文slogan” connecting people”也都是以消費者為訴求。
台灣品牌挑戰
首先台灣品牌無法發展到像迪士尼可以授權,其次也無法做到如LV精品的高獲利能力。
結語:
創意產品要做到領導地位引領風潮,它無法靠找些大卡司代言炒短線,未來想從事這產業的人,建議要強化本身專業能力,特別是右腦專業能力,就是情感、體驗有關的能力,如同情心、綜觀全面、說故事等的能力。
而台灣若要發展創意經濟,唯有熱愛生活,重視生命意義、生活樂趣與生活感性、豐富性,才能創造出新的東西,並發揮想像力,創造讓人感動的東西。
文創產業不僅是指產業,而已經形成一種經濟,面對金融風暴的作法,是要讓創意扮演更重要角色、價值、策略或方法,如此才能改善經濟體質,這也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作法,在這大方向下,要改變思維,則需要美感規格、美感創新,並強化品牌的建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