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0日,距離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已經過了一千三百多個日子,在風災當年開站的獨立網路媒體─「莫拉克獨立新聞網」也持續記錄下這一千三百多天中居民的生活點滴、遭遇的困境,以及,勇敢在災變中綻放的笑容。
在長治百合部落園區裡,這個魯凱、排灣族遷居的永久屋基地中,行動不便的vuvu每天坐在臥舖上,靠窗的臥鋪透進的天光、看著永久屋外的人來人往是老人家的每一天,生活環境的變動,讓vuvu離開了以前可以自由行走、隨處望去盡是熟悉的原鄉,vuvu說,還是想念山上。
vuvu在永久屋裡想家,莫拉克獨立新聞網這幾年來則聽著他們說家的故事、感受他們對於家的想像、嚮往,在生硬的政策條文之下,永久屋裡發生的故事時而溫柔、時而傷感、時而讓人難過。
當我們走進災區/重建區時,腦海中也會出現各種想像,例如:如果這裡的遮雨棚如果可以蓋,長輩們就不必頂著太陽整理月桃葉、挑咖啡豆;室內溫度太高時,如果有個遮雨棚能讓婦女們在家門前勾著傳統揹袋、孩子們能在遮蔭下玩樂,該有多好?
還有,永久屋基地的四周,老人家們會將空地加以整理,也許種一點小米、紅藜、也許種點蔬菜,只要一點,文化就能延續、生活開銷也能省一點。
在永久屋裡發生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出版這本書時,我們戰戰兢兢,將記者們集合在一起,先討論出主軸,定案之後,無數次的信件往返、電話討論,終於將這本書的內容備妥,再由責任編輯欣潔完成最後的潤飾與修正,出版了您現在眼前看到的《在永久屋裡想家》。
我們的戰戰兢兢,來自於我們是莫拉克災後待在災區、永久屋基地中最久的新聞媒體,在重建的過程中,我們走走停停,為的是留下一點記錄,只要我們有書寫的能力,寫下這些發生的故事,我們責無旁貸,因為,受災的區域與人,雖然不是台灣的多數,但這些受災的地方,都是屬於我們生命、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讀者不能夠親自走訪,我們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讓大家更了解重建、更了解永久屋、更了解居民們的感受。
在這本書之後,我們心裡仍有個心願,希望能夠用另一本書的篇幅,來記錄在另外一群沒有遷住永久屋,選擇在原鄉/原居地繼續努力生活著的人們的故事,因此,《在永久屋裡想家》的販售所得,將用以支付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兩位專職記者的薪資以及接下來出版的原鄉重建專書的經費,盼望在大家的支持購買下,我們能繼續寫出在災區、在曾經受災的人們心裡最真實的感受、勇氣、經歷。
義賣地點之一:台灣好店
(圖文提供/劉瑋婷)
留言列表